55世纪-购彩大厅_ - (中国)知乎百科
55世纪-购彩大厅2023-01-31 16:05

东西问|陈江洪:法国邮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生肖艺术 ?******

  中新社巴黎1月29日电 题:法国邮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生肖艺术?

  ——专访知名法籍华裔画家陈江洪

  中新社记者 李洋

  2023年1月,法国发行由知名法籍华裔画家陈江洪设计的兔年生肖邮票 ,受到各界关注 ,很多民众在首发日当天在巴黎排队购买这套法国生肖邮票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和法国邮政总裁菲利普·瓦尔出席邮票发行仪式,就法国兔年生肖邮票 的成功设计和发行向陈江洪表示祝贺 。法国生肖邮票缘何受到如此高的关注 ?法国邮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生肖艺术 ?近日 ,陈江洪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法国邮政在巴黎举行兔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迎接中国农历新年 。陈江洪为现场 的法国民众签名留念 。李洋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 :请您谈谈法国兔年生肖邮票 的设计思路。您设计兔年邮票用了多长时间?它与您设计的其他年份生肖邮票相比有何新特点?

  陈江洪:法国兔年生肖邮票,对我本人来说有特殊意义 ,因为兔年是我的本命年 ,所以我对兔年邮票情有独钟。2022年夏天 ,我就开始构思兔年生肖邮票 ,想更好地表现十二生肖中兔子 的特有属性 ,如温顺善良 、聪明智慧 、生机勃勃等 。我设计这套兔年邮票大约用了两三个月时间。

  我从2019年开始为法国邮政设计生肖邮票 ,争取每年的生肖邮票都能体现一个concept(概念)。由于每年的法国生肖邮票版式 是固定的,都采用两枚邮票和两枚竖版小全张 的形式 ,所以从艺术整体性来讲需要统一 的风格 。我一般采用中国传统国画的技法,但仍然希望每年 的生肖邮票有不同 的设计变化,从邮票用色到画面情节能体现不同 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陈江洪在兔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上展示邮票设计原图稿。李洋 摄

  具体到兔年生肖邮票 ,两枚邮票小全张边纸上 的兔子互相遥望 ,设计对称;其中1.16欧元邮票适用于法国邮资,1.85欧元邮票适用于国际邮资 ,方便使用者寄信到世界不同地方。我用玉兰花作为邮票小全张的背景 ,象征春节节庆的吉祥美好 。值得一提的 是,我还设计了法国兔年生肖邮票 的官方出世纸,上面除了印有邮票印样和技术资料 ,背景中还设计了嫦娥与玉兔,从而更直观地体现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

  春节 是中国最重要 的传统节庆节日 ,我每年设计生肖邮票都很细致用心 ,希望自己 的作品能给大家带来对春节节庆幸福平安的向往。

陈江洪展示兔年生肖邮票。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法国生肖邮票的印制过程 ?生肖邮票是否能融入法国邮票 的总体设计风格 ?

  陈江洪:我不仅设计生肖邮票 ,也协助监督邮票的印制过程 。法国邮政 的邮票印制严谨认真,包括邮票 的打孔 、套色印刷等技术流程都比较严格 。印刷前,我要将邮票印样与我设计 的原版图稿核对,查看邮票的工艺水平 ,如套色印制是否准确等。我绘制的生肖邮票原图稿非常细腻,层次感很强。而印刷出来 的最终邮票成品距离原图稿多少有一些不同 ,但整体仍 是过关 的 。兔年生肖邮票中我设计了金黄色月亮背景 ,原本希望能使用金粉印制 ,以便更好体现月亮的质感 ,但因印刷工艺太复杂而不得不作罢 。2024年将迎来龙年 ,届时法国举办巴黎奥运会,我期待能设计和印制出不同凡响的法国龙年生肖邮票 。

2024年巴黎奥运会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外景。李洋 摄

  我在法国生活很多年,法国文化自然会成为我的邮票设计元素 ,让生肖邮票融入一些法国艺术风格,展现一些“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例如此次兔年生肖邮票 的设计 ,我受法式甜点拉杜丽(Ladurée)启发 ,使用了该甜点的颜色 。相信法国民众能接受和喜爱我设计的生肖邮票 。法国邮政对生肖邮票 的设计也给予积极评价,基本上会采纳我就生肖邮票设计和印制提出的各种建议,希望我能够自由发挥,努力配合我 的艺术创作 。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法国发行生肖邮票对中法文化交流有何种意义?

  陈江洪:文化和艺术没有国界 ,人类情感都是相通 的。中国生肖艺术与法国邮票相结合 ,无疑有助于中法文化交流。在我看来 ,法国邮政方面很重视对中国文化的推广 ,而农历新年生肖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特色 ,法国邮政希望通过生肖邮票让法国民众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近年来也都举行生肖邮票发行仪式。前两年虽然有疫情 ,但法国民众参与生肖邮票发行活动仍然很踊跃。现在前来参加发行活动的人更多了 ,这肯定将进一步增进中法两国之间民心相通 。

法国的中文爱好者在“2022巴黎•国际中文日”活动现场用中文表演中国传统曲艺节目。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法国邮政应该希望您设计完整的十二生肖邮票,您 是否已对未来几套邮票设计有了初步的艺术构思?是否计划对十二生肖邮票有完整统一 的设计风格 ?

  陈江洪 :法国邮政方面确实有此希望 。我当然也希望能设计出完整的十二生肖邮票,而且在设计中考虑到完整性,每套邮票都能体现相应生肖 的特色。从邮票观赏和收藏角度来讲 ,这十二套邮票需要有完整统一 的设计风格,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例如每年 的生肖邮票都会印有中文的“中国新年”和对应属相的中文。

陈江洪展示虎年生肖邮票。李洋 摄

  我设计的第一套法国生肖邮票是2019年的猪年邮票,当时没有参与这套邮票的版式设计 ,因此这套邮票与我设计的其他年份邮票在版式上有所差别 ,猪年邮票上印制 的中文“中国新年”字样没有使用红色春联的设计,而其他年份生肖邮票全都使用了红色春联的设计 。红色春联具有浓郁 的春节节庆氛围,能更好体现生肖邮票的主题 。我可能会再重新设计一套猪年邮票,将红色春联背景设计加入 ,这样整个生肖邮票 的风格就统一了 。猪年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最末尾 ,猪年邮票恰好也应是十二生肖邮票的最后一套。

由陈江洪设计 的部分法国生肖邮票小全张 。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我注意到您对家乡天津有特别 的感情 ,这种对故土眷恋 的情怀 是否也融入到您 的邮票设计中 ?除了邮票设计 ,您还有哪些设计计划 ,继续推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

  陈江洪:天津是我 的出生地,我很怀念 。每年设计生肖邮票时 ,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在天津过年 的情景:鞭炮齐鸣,满街春联,喜气洋洋 ,一派温馨热闹 的景象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做一桌好吃 的饭菜 。那时候每过一年 ,就非常期盼着春节这一天早点到来。

  在我设计生肖邮票 的时候 ,仿佛儿时记忆中 的那些生肖故事又都回到眼前。我的生肖邮票设计采用了半写意半工笔的国画技法,天津充满年味 的杨柳青年画对我 的绘画风格也 是有影响的。

市民参观“杨柳青青话年画”展。张云 摄

  近年我一直在法国做艺术展览 ,也制作各种图画绘本,其中一些也已在中国国内出版 。我还在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 ,如参与根据我 的绘本改编 的舞台剧 ,在剧中现场作画,借此表现我 的童年故事。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特别是绘画领域 的交流。(完)

  受访者简介 :

  陈江洪 ,知名法籍华裔画家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8年入读法国巴黎美院 ,此后长期在法国工作和生活 。他的代表作包括国画作品《钟馗》《幼鹰》《虎王子》等。部分获奖美术作品已经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他的最新传统国画系列绘本《赶集》等作品集也在中国国内陆续出版。自2019年起 ,他为法国邮政设计生肖邮票 ,至今已有5个年头。

  • 55世纪-购彩大厅

    与艺术同行,愿做一个摆渡人******

      郦韩英 ,著名企业家、艺术收藏家、美术馆创办人

      口述/郦韩英 整理/萧丁

      新近,浙江诸暨市鸿一美术馆举行开馆首展 。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和诸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的两大主题展《雪泥鸿爪·名家精品展》与《叠翠流金·陈钧德绘画艺术展》同时亮相。展品悉数来自鸿一美术馆创始人郦韩英女士 的私人收藏 ,包括颜文樑 、刘海粟 、林风眠 、关良、倪贻德 、吴大羽 、周碧初、吕斯百 、朱沅芷 、唐蕴玉 、胡善馀、李青萍、沙耆 、任微音、闵希文、朱膺 、朱德群 、苏天赐、陈钧德等诸多名家名作 。展品精良 ,揭示了民国以来中国百年油画史上一个个闪耀片段,作品自身的光芒及其蕴含的深厚历史 ,令人感受油画民族化探索和发展 的脉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郦韩英馆长 ,1971年生于浙江诸暨,系著名企业家 、艺术收藏家、美术馆创办人。她口述了自己与艺术结缘二十载心路历程 ,其收藏、研究、办展等方面体会给人颇多启迪 。

      ——编者

      2023年1月上旬 ,诸暨市鸿一美术馆举行开馆首展 。这是继创办上海鸿一美术馆之后,我又创办的一家展览空间更大、艺术包容更强 的美术馆 。此时此刻 ,许多往事浮现脑海 ,涌在心头。我与“艺术”结缘二十载,从收藏入道 ,继而办馆 ,还钻研艺术史 、美术史等 ,对艺术有越来越深 的认识和感情。 是艺术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何为人生意义,何为艺术精神 。

      从儿时的梦想出发,在艺术旅途不断探幽

      我生在诸暨农村 ,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

      我有6个兄弟姐妹 ,我排行老五 。依靠父母勤俭持家,小时候我们能过上温饱。我打小学会了为父母分担劳作 ,放学后去放鹅、放牛 、割草等。晴朗的日子里,当鹅和牛在山野里悠然吃草 ,我就拿着硬树枝在泥地上尽兴涂鸦 ,画树啊、鸟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念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数学等,但我上课常作白日梦 ,有时听着听着就云游远方了。记得那时所有课本的边边角角都被我随手画了有趣的图案,“嫦娥奔月”故事 是我画得最多的 。老师曾经问我:“你的梦想 是什么?”我毫不犹豫答道 :“想做画家。”

      中学毕业后 ,为了生计 ,我学做裁缝 。在当时 的我看来,裁缝也 是艺术家啊,靠着心灵手巧,将一块块布料裁剪出千变万化 的服饰。几年后结婚,便与丈夫一起投身创业 。

      记得 是1996年 ,我们开始“做工程” ,承包基建。干这一行,得益于二哥 的引导 ,通过他 ,我们闯入了一个门槛较高 的行业 。丈夫老周做事踏实、很有韧劲 ,也挺顾家 。我们俩齐心协力 ,胼手胝足 ,从建筑承包到地产开发,一路学一路闯,干得“没日没夜” ,“风雨兼程” 。有了经济基础 ,在城市添置房产后 ,我们自然而然买些字画装饰环境 。我和丈夫都热爱艺术,见到喜欢 的书画、雕塑、玉饰就买买买,很快 ,家里 的艺术品堆成小山了。

      2000年前后,我们结识了不少学院派出身的国画家 、书法家等,也零零散散买了些作品“试水”艺术投资 。至2002年 ,一个偶然 的机会 ,我和丈夫成了“艺术赞助人” 。那时中国美术学院有位画家准备举办个人画展 ,但场地租赁 、画册出版、海报请柬印制、酒会安排等等需要200万元。那时的200万元可以买两三套商品房了。经朋友牵线 ,我跟丈夫首次以“艺术赞助人”角色提供所有资金,帮助画家解燃眉之急 ,也因此拿到了画家的一批精品力作。我们将拿到 的作品分送各路亲友,自己则尝到了艺术资助和艺术收藏带来的双重快乐。后来,在上海浦东购置了一幢近三千平方米 的别墅后,我根据欧式建筑的风格配套要求,开始搜寻更适合别墅悬挂的油画作品 。一天,我利用在新加坡陪儿子读书 的间隙,逛了当地原创画廊 ,被一幅风景油画牢牢吸引了。那 是我第一次“邂逅”陈钧德老师的作品 。驻足凝神欣赏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陈老师的绘画有一种内在力量能一下子抓住你,打动你,作品色彩鲜艳却又高贵 ,令我爱不释手 。我从这家画廊先后买了七幅陈钧德的作品 ,将它们从新加坡运回了上海浦东新家。后经朋友介绍 ,有幸结识了艺术家本人 。从那时起 ,我经常去陈老师家坐坐,喝茶闲聊。陈老师 是有深厚造诣又非常纯粹的老派艺术家,一提绘画艺术便喜不自禁,滔滔不绝,往往寥寥数语就能讲到精彩的关键点上 。他让我懂得 ,收藏 的根基永远在于艺术价值 。作品有了艺术价值 ,作品价格才会坚挺。他在画室里翻寻画作或其他什么 ,走起路来“笃笃笃”像小跑 ,有趣极了。不知不觉中,我成了陈钧德绘画艺术的主要收藏家之一。令我特别满足 的是 ,在他生前我们有过无数次无比放松的交流 ,他非常耐心 、直率地谈论创作所感。他的不少代表作 ,包括《梦境》《双人体》《色草柠檬图》等等都被我珍藏了 。我也特别注意收藏他不同时期的作品 ,形成一定程度 的收藏系统性 。

      可以说 ,从任性“买画”到理性“藏画” ,转折点是从跟陈钧德交往开始 的 。随着收藏数量、质量 的提高 ,我对陈钧德老师的艺术兴趣既走向宽度也走向厚度 ,所花精力也最多 ,从文献梳理到风格研究 ,再到召开学术研讨会 ,组织不同主题 的个展或群展等等 。我觉得有关陈钧德创作研究目前只开了一个头 ,有待专家学者不断挖掘和研究 ,我做得还不够 。

      世上的油画风格有许多种。我对其中 的“意象绘画”情有独钟。我以陈老师为一个坐标点 ,在时间轴上往前推移 ,查找还有哪些属于自己心仪的艺术家。顺着这一脉络 ,我重点研读了开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的三位拓荒人物:刘海粟、颜文樑 、林风眠。特殊年代 ,陈钧德曾经得到他们的宝贵私授 。斗转星移,我竟也能通过不同渠道收藏了三位大师的佳作 ,真 是靠了艺术缘分 。印象最深刻 的 是刘海粟先生 的一幅作品《巴厘岛风景》 。

      2017年西泠拍卖行举行“现当代艺术品拍卖”。为了不错漏机会,我在现场守候到半夜2点多钟,现在想想我也够执着的 。刘海粟先生的《巴厘岛风景》是和一本日记一起举拍的,日记是日本记者于1940年所写,当年他在上海与好友萧先生互相赠礼,日本记者拜访萧先生时送了一方印章,而萧先生给了他一幅好友刘海粟先生 的作品。日本记者精心保存这幅画,80年过去了,他本人早已去世,其后人也一直收藏得好好 的 ,连同日记一起 。该日记“还原”了当年的一段友谊 。作品本身非常精彩 ,其背后故事折射的文献意义 ,都让我激动不已。这件作品拍回来后,刘海粟 的小女儿专程来我馆里看这幅画 ,又给我讲了她父亲的另一则故事:其实,这幅作品 是在巴厘岛避难时画的 ,当时刘海粟先生在国内办学倡导人体课,被军阀视作流氓罪要抓起来 ,刘海粟先生为避难去巴厘岛 ,即 是通过日本中转的,当时战乱 ,靠这个日本记者帮忙才得以成行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 ,后来因为这段与日本人有过往来 的经历,刘海粟受运动冲击时便多了一条“罪状”。通过作品内外的故事,我感触很多 。我觉得收藏 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不仅能保值增值 ,还有助于还原历史 ,传承文化。

      近七八年以来 ,我一直处于在研究中做收藏 ,又在收藏中做研究。这样的修行方式令我非常充实 。在我收藏的早期现代艺术中 ,关良先生的那幅意写性绘画《桃子与花》深得吾心 。陈钧德老师说过 ,关良先生的绘画观念非常“自由”。从这幅藏品里我 是深有感触。关先生的自由,是中国式 的立体派 。《桃子与花》的画面结体以一种变形超然存在,无论花、果 、物 的圆 ,纹理、盘 的方以及与纹饰 的叶形呼应,都营造了卓越的形式美感。

      我时常将吴冠中 、苏天赐 、陈钧德等作品作比较性观赏,深感他们 的语言风格都非常鲜明,技巧也都高超,但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尤其在探索油画民族化表达方面,都洋溢着浓郁的东方趣味及精神 。还有我收藏的朱德群的《NO.282》。画面一挥而就 的笔触 ,融合了传统气韵 、宇宙心灵、大象无形 、张力十足 的超现实意境。我也喜欢将倪贻德 、周碧初、吕斯百等进行比较,他们都具有江南文化的背景,都倡导现代主义美学 ,在个性化语言中均有卓越建树 ,但他们绘画里都充满一股温暖 的力量,这是一种历经风雨仍然理想坚定的精神品格 ,也使海派文艺血脉得以继承和延续 。还有两位画家 的藏品令我常常凝思 。一个叫朱沅芷 ,一个叫沙耆 。朱沅芷1921年移民美国 , 是个英年早逝却极具才华 的艺术家。我收藏的《纽约之夜》(50×61厘米), 是他成熟时期偏传统手法 的油画 ,笔调轻松、诙谐 ,光影生动而洗练 ,营造 的意境栩栩如生 。他不满四十岁得了精神疾患 ,郁郁寡欢,因而他的作品弥漫着“不一样 的味道”。沙耆呢,1937年留学比利时,在素描 、油画 、雕塑等多方面表现出异禀,三十多岁天妒英才 ,使其得了精神分裂症。我收藏的是沙先生早期留学的精品,写意性勾勒所显示的天赋叫人过目难忘 。从早期现代美术运动先驱们 的藏品里 ,我感受到大时代洪流留下的烙印 是那么清晰,他们竭尽全力去拼搏去奋斗 ,用饱蘸情感的画笔去描绘真善美 ,他们 的作品中流露了那个年代艺术工作者民族审美、形体感知 、色彩语言 的特色,耐人咀嚼。

      我列举的这些艺术家及其藏品 ,大多来自公开拍卖,也有一部分来自家属 。每次发现拍卖会上有我期待的艺术名家 的作品 ,我都会顺着艺术家 的成长经历和艺术变化,研究所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思想以及艺术家的精神状态 ,当然也作多方面的鉴定。无数次 的观摩、研究、鉴定、交流 ,使得我在艺术收藏的道路上领略到无数“奇异 的风景”。

      艺术是奇妙的 ,当然是指艺术杰作 。我 的收藏基本沿着三大主题,其一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 ,藏品涉及中国油画界第一代、第二代诸多艺术前辈 ,也包括与他们同时代 的法籍日裔绘画大师藤田嗣治 ,以及当年受林风眠邀请来北平和杭州国立艺专任教的法国著名画家安德烈·克罗多等 ;其二以当代海派油画领军人陈钧德老师的专题为主,包括比陈老师年纪稍长或差不多同辈 的新中国美术运动旗帜人物靳尚谊、罗尔纯、闻立鹏等等;其三 是更年轻一些 的当代优秀意象派画家 的作品 ,包括外省市的戴士和 、闫平 、王克举、张冬峰、任传文 、段正渠 、黄菁 、管朴学、李江峰 、王琨以及上海本地 的周长江、俞晓夫、姜建忠、黄阿忠、刘曼文等等 。我的朋友圈 ,我 的事业,如今都围绕着艺术转,这是过去想也没有想过 的 。

      与艺术一起摆渡何其幸焉。我也愿做一个摆渡人

      当一颗种子在心里埋下 ,天时地利的时候总有发芽、会长大 。

      美术馆于我就 是这样 的。2014年,我与丈夫商量,他继续在房地产领域深耕细作 ,而我准备“歇一歇”,先玩玩艺术品等。丈夫以为我只是“暂时的休整”,当然表示理解和支持,却不料我一干就干到今天 ,“毫无收敛的迹象” 。艺术于我就是这样吸引力十足 。

      我利用原先上海公司总部 的办公地 ,请专业设计师设计,改造成符合专业美术馆要求的上海鸿一美术馆 。新设计改造后的美术馆一经亮相,圈内外可谓“眼睛一亮” 。

      鸿一美术馆在博物馆 、美术馆星罗棋布 的上海 ,规模不算大 ,但允许我“王婆卖瓜”自夸一句 :影响力却不小。因为 ,我们非常注重特色 。我们 的特色是小而精 ,立足的根本是展览质量。鸿一美术馆开馆第一年,也就 是2016年,即先后举办了《陈钧德油画作品展》《“写影意趣”——中国名家油画作品邀请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东韵·西语”黄阿忠绘画作品展》《“浮生·心界”任传文纸本水彩作品展》《“与名家同行”——首届国际水彩名家上海年展》等等 ,其中 ,《陈钧德油画作品展》 的全部参展作品来自我 的私藏 ,造成了一定的轰动 。当时陈钧德与妻子罗老师特地赶到我们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美术馆来观展。许多美术界、评论界、收藏界大佬也抱以“惊奇”接踵而至 。之后,上海滩上耳熟能详的艺术名家 ,以及外地优秀艺术家,还有国外名家都相继来办展。我们还推出《“与名家同行”——首届国际水彩名家上海年展》,主办首届“国际水彩训练营”,安排在国际水彩画领域声誉卓著 的外国水彩大师西蒙尼、约瑟夫、佐拉兹等担任导师 ,亲临鸿一美术馆向青年学员传授技艺,并与学员们一起在外滩写生 ,言传身教。那时,我忙得不亦说乎,几乎每天一睁开眼睛,满脑子想着美术馆事儿 。为了替观众找到艺术“新面孔”,我每年不辞辛劳,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北京 、吉林、湖南、广西等地;每隔一段时间,就在鸿一美术馆推出一个或若干个“新面孔”。所谓“新面孔”并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画家,而 是指外省市那些暂时不为上海藏家或观众熟悉 、但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大展 的优秀画家 。

      当然,“发掘”艺术家办展 的过程伴随着甜酸苦辣。譬如 ,油画家任传文,是意象油画当代性探索代表性人物。他的绘画十分注重精神感受 ,他用油画、水彩所描绘的风景都不是直接从眼中所见的现实“截取” ,而 是带有类似文学的追忆 、回望 ,意境似实还虚、似真亦幻 ,令我非常喜欢 。他在上海乃至江南一带知音还不多 ,我却觉得非常好 ,就满腔热情在鸿一美术馆为他策划个展。迄今我已经两次为任传文老师策划举办了油画和水彩展。

      众所周知 ,办美术馆 , 是造福于民众 的文化事业 ,也 是很烧钱的公益事业,故有人将美术馆比喻为“吞金兽” 。 是啊 ,但凡美术馆想长久健康地生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方 的支持。从我看来 ,创办美术馆的初心是单纯 的,即“热爱”二字。全世界美术馆的生存模式几乎都靠“贴钱”养着,有 的靠政府补贴 ,有 的靠基金运作 。创办鸿一美术馆 ,我对“烧钱”也有心理准备 的 。一方面 ,我自己会定期拿出部分资金投入美术馆,也会将一部分私人藏品捐献给美术馆 ;另一方面,我会发挥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等经验 ,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美术馆建设 ,让这个公共的文化艺术空间具有持续生存发展 的能力 。

      在上海创办鸿一美术馆数年后,我感到应该为生我养我的家乡诸暨也创办一家 。那时,在当地政府 的大力支持下,我 的“计划”更大了,最初拿土地 的时候就想着要盖一座规模逾万平方米 的艺术综合体,包括一座艺术酒店+一座现代美术馆。

      两年前主体建筑完成 ,这两年在做装修 。诸暨鸿一美术馆与上海鸿一美术馆不同。它的设计团队具有国际背景,更具国际范儿。一万多平方米 的建筑里 ,包括两大展示厅 、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开幕走秀场所、咖啡吧、资料室等等,还有一定规模数的星级酒店客房。目前还计划再建一个窑厂,专门用于烧制艺术家的陶艺作品及其衍生品。根据它的条件 ,我们将集艺术展览、少儿美术培训、主题写生活动 、绘画高研班等于一身 ,立体化地提供公共美术展示、教育等服务职能 。具体到展览上 ,初步计划有油画、水彩 、当代水墨 、雕塑 、装置,以及全国乃至全球邀请展或双年展。适当时候,还举行小型拍卖 ,让人们将艺术带回家。

      回顾多年以来 ,我游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每次都情不自禁流连在博物馆、美术馆 。当年作为“观光客”“艺术朝圣者”,更多只是观摩 。如今,自己转型成为美术馆创始人 、馆长,我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 ,落脚点也不一样了。我想,意大利 、法国等一些城市里 ,街头丰富 的雕塑 ,以及星罗棋布 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滋养着那里 的民众。我多么希望 ,家乡诸暨也有越来越多艺术机构 ,让家乡人民 、尤其家乡下一代能受到浓厚的艺术熏陶。所幸 的是 ,梦想一步步照进了现实 。怀着公共意识、文化意识,我将对自己在艺术方面 的国际资源 、外省资源、上海资源等作有效整合 ,为家乡诸暨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共文化项目 。

      总之 ,我跟“艺术”打交道已有二十多年。人生是一场独自修行。人人都在时间的河流里一次次地摆渡,家庭、老师 、友伴、同事等生命旅途中遇到 的人们不断成为渡船 ,使得我们能跟随时代不断向前 。其间,我能找到“艺术”一起摆渡,何其幸焉 。我也愿做一个摆渡人,将美术馆建设成一个渡船,帮助更多人与艺术同行。这 ,便 是我的理想。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购彩大厅地图